
牧童分享|那些藏在古诗词里的儿童游乐项目
2023-11-27
高尔基说,“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”。科技的进步,给孩子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电子产品,各种玩具层出不穷。
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一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向26个家庭发放了传统玩具和电子玩具,在三天的研究记录中表明:不论孩子的性别、年龄、或家长是否善于表达,家长使用玩电子玩具时自发的语言和对孩子的回应都是较少的——在使用电子玩具时,家长们平均每分钟说40个词;使用传统玩具时,增加到56个词;而一起互动看绘本时,增加到67个词。
玩具最重要的特征并不是有多么“好玩”,而是在于它们能够让孩子和父母相聚在一起,进行亲密有趣的互动,促进孩子和父母良好的亲情,并促进其社交、情感、认知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。
在古代,孩子们没有动画片、手机游戏、电脑网络,他们的童年玩些什么游戏呢?通过古诗词中的场景,我们一起穿越到那个时代的孩童身边,看一看他们的童年时光是如何度过的。
放风筝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——高鼎《村居》
《村居》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,刚冒青头的小草、抽绿的柳丝、斜斜地穿过的燕子、儿童拽着的纸鸢,一幅充满生机、春意盎然的 “乐春图”。
风筝起源东周春秋时期,至今已2000多年,放立春后的二三月,放风筝是孩子们户外的头等游乐活动。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,从扎细竹骨架,到糊以纸绢,涂以彩绘,调准提线,系以长线,各道工序十分讲究。扎风筝是个手艺活,家长带着娃一起扎风筝,讲一些其中蕴含的小知识,再陪孩子到户外放风筝,都有助于孩子们锻炼身心,提高手脚协调和智慧的活动,故成为几千年来都盛行的娱乐游戏。甚至《续博物志》中专门记载了放风筝对身体的好处:一是“以泄内热”(败火),二是“令小儿张望视”(锻炼视力)。这大概和现在说的“每用一小时电脑,站起来远眺五分钟”原理类似。
玩冰
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
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——杨万里《稚子弄冰》
冬天起床的时候,孩子们从水盆中取下不薄不厚的整块冻冰,在上面打个洞,用彩色的线穿上,一手提冰当锣,一手敲打不停。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冰锣掉在地上摔碎的声音,像掉落在地上的美玉,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孩子以冰为钲,顺应节气、就地取材自得其乐的盎然童趣,一点也不影响快乐的心情。
踢毽子
三五成群俏小丫,鸿毛成撮脚尖花。
翻旋羽舞千般好,跳跃毫飞一样佳。
身似燕,脸如霞。稚童闲趣忘还家。
前抬后打空中绚,串串银铃漫远涯。
——《鹧鸪天?踢毽子》
踢毽子,又称“打鸡”,起源于汉代,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,清朝末年是踢毽子活动的鼎盛时期,毽子踢起来上下翻飞,好似灵动纤巧的燕子。在历史上,踢毽子虽然一直被看成是雕虫小技,难登大雅之堂,但是由于它绿色健康充满乐趣,更重要的是深深扎根于民间,因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,穿越历史,千年不衰,圈粉至今。
斗草
社下烧钱鼓似雷,日斜扶得醉翁回。
青枝满地花狼藉,知是儿孙斗草来。
——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.其五》
诗中提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片狼藉,就知道是小孩子又在斗草玩。斗草,又称斗百草,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,属于端午民俗。这经典的游戏还分为文斗和武斗。
“文斗”就是找出无数奇花异草相互说出名字,谁说出来的名字多,谁就可以获胜。而武斗非常简单,将采集的野草草茎相交结,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,比试草茎的韧性,以断者为负。
竹马
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
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
——节选自李白《长干行》
在汉朝就已经得到广泛流传的竹马游戏,是用一根竹竿,一端装有马头模型,有时另一端会装上轮子,小朋友们跨立在竹竿上,手里拿一根小竹枝当做鞭子,嘴里喊着“驾……驾……”,小朋友互相追赶着、欢笑着,像骑在真马上一样。这么好玩的竹马游戏是小朋友的专属,大诗人李白这首五言古诗,不仅写出了两个孩子之间纯真无邪、天真烂漫、相互依恋的情感,不经意间,也让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们记住了在那遥远的年代,有一个叫“竹马”的儿童玩具。
陀螺
杨柳儿青,放空钟
杨柳儿活,抽陀螺
杨柳儿死,踢毽子
——节选自《帝京景物略》收录的民谣
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,大人小孩都可以玩。陀螺最早出现于后魏时期的史籍,当时称为独乐。在宋朝,类似陀螺的玩具“千千”就已经在宫廷里流行,是宫女们打发时间的游戏,玩法和现在的陀螺差不多。到了明朝,陀螺这个名词才正式出现,并成为成为儿童们的玩具,值得一说的是,从民谣中可知玩陀螺是分季节的,打陀螺是春天的一项流行活动。陀螺对儿童的智力开发,身体协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,流传至今,依然陪伴着很多孩子。
即便跨越了千年,科技飞速发展,小孩子的快乐也总能相通。在那些草长莺飞,春光正好的日子里,你是否也曾上树下河、在田野里奔跑?童年游戏不仅仅是玩乐,还承载着不同年代的童年记忆,甚至是心灵慰藉。
当下流行的无动力游乐项目
生命源于自然,一切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都有至真至性的一面,是孩子情绪控制和品行塑造的良好导引。科技的进步却让孩子与大自然越来越远。古代的儿童,虽然没有手机、网络游戏、动物园,但他们有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游乐场,在山野田间,到处都是孩子们游玩嬉戏的场所,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
当下,无动力乐园通常都建在自然环境中,这让孩子们更容易接触自然,欣赏自然景色。他们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,看到树木的生长过程,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远离城市喧嚣,放松身心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无动力乐园因地制宜,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,将动植物、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,为孩子创造一个亲近自然、探索发现的游乐空间。
〉〉融入自然元素的无动力设备
户外无动力乐园因其吸引力而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户外游乐项目。它提供了亲近自然、锻炼身体、挑战自我、社交交流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机会,可以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,还孩子们一个愉快的、充满自然活力的童年时光。
编辑、排版 | 牧童
声明: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素材来自于互联网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于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处理。